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公布后有关问题的公告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8 20:12:44   浏览:938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公布后有关问题的公告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公布后有关问题的公告




(银监发〔2006〕82号)









国务院已于2006年11月11日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将于2006年12月11日起施行。为配合《条例》的施行,中国银监会于2006年11月24日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现就《条例》、《细则》施行的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自2006年12月11日起,取消对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对象限制。外资银行可以按照《条例》的相关规定,将人民币业务服务对象扩大至中国境内公民;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经营人民币业务没有地域限制。




二、已获准经营非外商投资企业人民币业务的外国银行分行,无需批准、在更换营业执照后,可将业务范围扩大至吸收中国境内公民每笔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定期存款。具体操作程序是,外国银行报送由其董事长或者行长(首席执行官、总经理)签署致中国银监会主席的函,外国银行分行凭中国银监会出具的确认函办理营业执照变更手续。其他外国银行分行可按照《条例》、《细则》的规定申请经营《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的人民币业务。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可按照《条例》、《细则》的规定申请经营《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的人民币业务。




三、《条例》施行前设立的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的注册资本或者营运资金未达到《条例》、《细则》规定的,在维持现有客户对象、业务范围不变的情况下,现有注册资本或者营运资金可以保持不变。如发生变更股东、扩大客户对象或者业务范围、增设网点等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条例》、《细则》有关注册资本或者营运资金的规定增资。




四、外国银行分行改制的由其总行单独出资的外商独资银行以及《条例》施行前设立的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应当于2011年12月31日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项“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




五、外国银行分行改制的由其总行单独出资的外商独资银行以及《条例》施行前设立的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应当于2009年12月31日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九条第(四)项“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与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10%”的规定;在宽限期内,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对1个企业及其关联企业的授信余额最高不得超过其资本的25%。《条例》施行前原外国银行分行已经签约的、并转入外商独资银行的贷款可以在合同期内不适用于此项规定。




六、外国银行分行改制的由其总行单独出资的外商独资银行,应当按照中国银监会的规定,建立独立、完整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未能建立独立、完整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应当在获准开业后2年内符合法规要求。




七、《条例》、《细则》施行后,外国银行代表处适用于《条例》、《细则》,不再适用于2002年6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外资金融机构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不得设立代表处,《条例》施行前设立的外商独资银行代表处、中外合资银行代表处的监督管理参照《条例》、《细则》执行。外国银行将其在中国境内分行改制为外商独资银行的,该外国银行在中国境内已经设立的代表处可以保留不变,已经设立的总代表处应当在改制后的外商独资银行开业时完成关闭手续。其他外国银行总代表处应当在2007年6月1日前关闭,其职能转入该外国银行在中国境内被指定为管理行的外国银行分行。




八、《条例》施行前设立的为社会服务的非企业集团内独资财务公司、合资财务公司应当尽快完成转制或者关闭手续。中国银监会对其存续期间的管理参照《条例》、《细则》中有关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的规定执行。




九、中国银监会根据《条例》、《细则》的相关规定受理外资银行各项申请。外资银行在《条例》施行前提出的申请仍然有效,但需要按照《条例》、《细则》的有关规定补充相关资料。




十、《条例》施行前外国银行在中国境内同时设有外商独资银行和外国银行分行,或者同时设有中外合资银行和外国银行分行的,应当参照《条例》、《细则》的有关规定以及中国银监会的要求,调整在中国境内营业性机构的形式。




十一、外资银行尚未达到《条例》、《细则》新修订的其他有关监督管理规定的,应当在2007年8月1日前符合规定。









二○○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中国实施《专利合作条约》的规定

专利局


中国专利局令
(第7号)


  根据我国政府于1995年3月30日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递交的加入国际承认用于专利程序的微生物保存布达佩斯条约(以下简称布达佩斯条约)加入书,以及同日中国专利局局长高卢麟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递交的请求将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和中国典型培养物中心(CCTCC)转为布达佩斯条约国际保藏单位的通知,我国将自1995年7月1日起成为布达佩斯条约成员国,我国的上述两个保藏单位也将自1995年7月1日起以布达佩斯条约国际保藏单位的身份开始工作。为此,对《关于中国实施<专利合作条约>的规定》作如下修改:


  一、第三十六条第一款修改为:
  “指定中国或者选定中国的国际申请涉及新的微生物、微生物学方法或者其产品,而且使用的微生物是公众不能得到的,申请人最迟应当在国际申请日向依照布达佩斯条约取得了国际保藏单位资格的保藏单位,提交微生物菌种保藏。”


  二、第三十六条第二款改为:
  “申请人按照上款提交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应当在本规定第十九或者第二十条规定的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提交国际保藏单位出具的保藏证明和存活证明;期满未提交证明的,该菌种被认为未提交保藏。”
  上述修改自1995年7月1日起施行。


局长:高卢麟
1995年5月28日

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印发《放开烟叶调拨价格实施办法》的通知

国家烟草专卖局


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印发《放开烟叶调拨价格实施办法》的通知
1993年8月23日,国家烟草专卖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计委、财政厅(局)、烟草专卖局:
为贯彻执行国务院国发〔1993〕7号文件精神及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3〕43号文件的要求,在加强烟草行业专卖管理的同时,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实现烟叶调拨价格由国家定价向企业定价的转换,国家烟草专卖局制订了《放开烟叶调拨价格的实施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放开烟叶调拨价格,是烟草行业深化价格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对此,请各地要积极稳妥地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在实施中,要加强宏观管理和具体指导,并注意不断总结经验,以便进一步完善实施办法。

附件:放开烟叶调拨价格的实施办法(试行)
为贯彻执行国务院国发〔1993〕7号文件及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3〕43号文件精神,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实现烟叶调拨价格由国家定价向企业定价的转换,经与有关部门协商制定出《放开烟叶调拨价格的实施办法》。
一、烟叶调拨价格放开的指导思想
1.放开烟叶调拨价格是烟草行业进行价格体制改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积极稳妥推行,又要加强宏观指导。
2.要继续执行省际间的调拨计划,实行保量不保价。烟叶经营企业在完成国家调拨计划后(包括出口备货及国家储备),必须在经国家烟草专卖局批准的烟叶市场销售烟叶。在市场尚未建立的过渡时期,省内供需双方可直接交易,省际间由总公司、省公司组织供需双方直接交易。
3.放开的烟叶调拨价格应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宏观指导烟叶生产和提高烟叶质量,有利于烟叶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促进企业加强管理、增加效益、公平竞争。
4.烟叶调拨价的确定,应兼顾工商企业两方的利益,调拨环节不能借烟叶调拨价放开而谋取暴利。
二、烟叶调拨价格作价的基本原则
1.在国家烟草专卖局宏观调控管理下,由供需双方根据商品的价值和市场供求关系协商确定烟叶调拨成交价,并直接结算。
2.国家烟草专卖局制订的产区烟叶调拨基准价包括了国家规定的烟叶收购价、产品税费、流通环节的费用和利润,可作为经营企业制定调拨价的基础。
三、烟叶调拨价格的管理权限
1.在专卖管理体制下,烟叶经营企业可以根据商品的价值和市场供求状况自主确定烟叶的调拨价格。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帮助企业用好定价权。
2.烟叶经营企业应建立企业内部价格管理机制,坚持集体定价的原则,建立健全各种制度。
四、烟叶调拨销售的财务管理
1.放开烟叶调拨价后,经营企业销售烟叶的收入,必须全部以价格形式体现在企业销售收入中,不得以任何名义在价外收取其它费用。
2.烟叶购入单位,在烟叶买价以外,不得以任何名义向烟叶销售单位再支付款项。
3.在放开调拨价格后,对烟叶经营企业的经营收入,任何单位或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抽调挪用。
4.烟叶调拨价格放开后,在原价外向用户收取的烟叶生产扶持费并入到经营企业的销售收入,因此,经营企业原从烟叶生产扶持费中开支的物资扶持和其他扶持,暂按下列办法处理:物资扶持通过企业“商品销售”和“商品销售成本”核算,其他扶持在经营费用里以“烟叶辅助费”单独反映。
5.关于烟叶经营企业提取烟叶技术改进费问题,执行新的企业财务制度后,如何进行财务和会计处理,另行通知。
五、加强烟叶专卖管理和信息交流
1.各级烟草专卖局要按照《烟草专卖法》,加强对烟叶市场的管理,保证烟叶调拨价格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非烟草企业和个人不得经营烟叶。
2.在丰收年景或市场变化情况下,由中国烟草总公司按国家储备计划组织有关单位按调拨基准价格购进,增加国家烟叶储备,以调节丰欠,平抑市场。
3.烟草管理部门要作好烟叶信息交流和协调工作,收集整理各地的信息,及时传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