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源市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3 05:49:46   浏览:983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辽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源市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吉林省辽源市人民政府


辽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源市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辽府发〔2010〕4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辽源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驻市各中省直单位:

《辽源市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10年12月8日市政府六届十九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0一0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辽源市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行为,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第35号令)、《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第36号令)、《吉林省政府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办法》(省政府第190号令)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行为,是指单位在保证其行政职能正常履行、事业正常发展的前提下,将本单位管理的各类办公性用房、商业(生产)性用房、仓储性用房、居住性用房及人防工程等出租给承租人使用,向承租人收取租金的行为。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本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

第四条 房屋出租原则上采取公开招租的办法,遵循“价高优先和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并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五条 在管理上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模式。

(一)市财政局是市政府负责行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统一管理各单位国有资产出租事宜,负责审批本级行政事业单位的房屋出租事项,监督、指导各单位的房屋出租管理工作。

(二)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核本部门所属单位房屋出租事项,具有监督、指导其房屋出租管理工作和督促其按规定缴纳房屋出租收入的职责。同时,要将本部门房屋出租的管理工作向市财政部门报告,接受市财政部门的监督指导。

(三)各行政事业单位负责办理本单位房屋出租事项的报批手续,以及出租房屋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并按规定及时足额缴纳房屋出租收入。

第二章 实施程序

第六条 出租房屋的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出租房屋单位)要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合理制定招租方案,经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后,形成会议纪要,并在单位内进行公示。

招租方案主要包括出租资产的基本情况(坐落地点、面积、规划用途等资料)、出租方式、出租期限、出租起始价(底价)、允许或限制经营的范围以及其他特别约定条款等内容。

出租房屋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对公开招租房屋的租金进行评估,确定公开招租的底价。

第七条 承租人应是法人、社会团体组织或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第八条 出租房屋单位必须事先报市财政部门审核批准,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出租。

第九条 出租房屋单位在报市财政部门审批时,须同时提供房屋出租申请、招租方案、评估报告,经市财政部门审批同意后,由出租房屋单位填写《辽源市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申报表》,经市财政部门加盖公章后,交市产权交易中心组织公开招租。

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出租房屋单位,须经主管部门同意后再行报批。

第十条 对于性质特殊或有特别用途的房屋,经市财政部门会同市监察部门审批同意后,可以采用协议租赁等其他招租方式。

(一)经公开招租报名,承租人少于2人的或不具备公开竞价条件、不宜公开竞价的,出租房屋单位需以正式书面文件形式向其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由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并经市财政部门同意后,可协议出租,但租金不得低于评估建议价。

(二)出租给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办公用房的,可按双方协议价租赁。

第十一条 公开招租过程中,在同等条件下应对原承租者给予优先。公开竞价出租流拍的,允许房屋出租单位自流拍之日起三个月内,以不低于竞租起始价为条件协议出租;超出期限的,参照《吉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吉林省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吉林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吉财产〔2008〕314号)重新组织公开竞租。

第十二条 已出租的房屋在原出租期限已到,而新的招租工作尚未完成的期间内,如原承租人愿意继续租赁的,出租房屋单位可与原承租人按月签定临时协议,租金按不低于原合同支付,但应当向原承租人声明该临时协议在新招租工作结束后即予终止。对遵纪守法、文明经营且按时交纳租金等费用的原承租人要求租赁合同到期后续租的,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

第十三条 市财政部门、监察部门和出租房屋单位负责人等相关人员不得参与竞标活动。若上述单位人员的直系亲属或共同利益人参与竞标活动的,应在竞标前申明并予以回避。

第十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统一使用《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合同书》(以下简称《合同书》)文本。

第十五条 公开招租结束后,出租房屋单位将《合同书》、税费租金缴纳凭证等材料的复印件上报其行政主管部门和市财政部门备案。

第三章 租金收入和日常管理

第十六条 出租房屋单位向承租方收取租金时,必须办理并使用由税务部门统一印制的发票。

第十七条 房屋租金收入按照非税收入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出租房屋单位应按租金收入的税后金额及时足额上缴市财政。

第十八条 市财政部门根据出租房屋单位的工作需要,将其上缴的租金按照一定比例拨付给出租房屋单位,用于事业发展及房屋的日常管理。

第十九条 房屋的租赁期应根据行业和房屋性质的不同合理确定,首次签约原则上不得超过三年。对用于宾馆、超市等行业,或出租面积较大、一次性装饰装潢投入较多、承租人短期内难以收回成本等特殊情况的房屋出租,确需延长租赁时间的,可适当延长租赁期,但最长不得超过五年。延长租赁期并须经出租房屋单位的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报市财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租赁采取先缴租金后交付使用的形式。租金一般以一年或半年为时间段提前收取。

第二十一条 出租房屋单位具有对出租房屋的日常管理职责,要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建立房屋出租管理台账。负责此项工作人员应及时制止承租人违反合同规定的行为,如有必要可提请出租房屋单位终止合同,并将相关信息以书面形式报告市财政部门。

第二十二条 对于因承租人违反合同约定,出租房屋单位收回的出租房屋,应重新履行公开招租程序,收取的违约金按照房租收入进行管理。

第二十三条 因政府统一规划拆迁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影响,租赁合同终止的,由出租房屋单位和承租人共同提出申请,经其行政主管部门和市财政部门审核后,将未到期限部分的租金退还给承租人。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房屋租金收入应按实入账,严禁私设“小金库”,不得用于发放奖金、福利,更不得直接用租金收入抵消招待费等支出。

第二十五条 市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应重点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出租行为的监督检查,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对变相规避管理的,其所得收入一律没收上缴国库,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发布之前已出租的房屋,允许维持原租约直至租赁期届满。有关出租房屋单位应向市财政部门补报《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备案表》,并将租赁合同(协议)报市财政部门备案,以后收取的租金收入按本办法规定上缴市财政。本办法发布后,新办租赁或租赁期满后重新办理房屋出租的,一律按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政策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辽宁省养犬管理规定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


辽宁省养犬管理规定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


(1995年9月28日辽宁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1996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加强养犬管理工作,保障人身健康和安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我省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单位)及个人,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养犬管理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公安机关具体承办。卫生、畜牧、工商、城建等部门依其职责予以配合。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协助做好养犬管理工作。
第四条 养犬实行许可证制度,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养犬。
第五条 在城市(不含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以外的建制镇,下同)市区内,个人不得养大型犬。
第六条 在城市市区内,个人可以养小型观赏犬,每户只可养一只。大型犬和小型观赏犬的分类标准,由省公安机关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并公布。
在城市市区外,一般允许每户养一只犬,从事犬类养殖的除外。
第七条 在城市市区内,个人养小型观赏犬,应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申请,并提供下列材料,由县(含县级市、区)公安机关批准:
(一)城市常住户口或有关签证的复印件;
(二)居住地居民委员会的独户居住证明;
(三)畜牧部门出具的免疫证明;
(四)犬的彩色照片两张。
第八条 在城市市区外,个人养犬的,应向居住地村(居)民委员会申请,报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批准。
第九条 单位豢养军用犬、警用犬、科研用犬、护卫用犬以及演艺用犬等特种犬,必须经市(不含县级市,下同)公安机关批准。
单位豢养特种犬的管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 获准养犬的个人,应在接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到批准的机关办理登记手续,领取《养犬许可证》和犬牌。
《养犬许可证》和犬牌由省公安机关统一制作。
第十一条 获准养犬的个人,第一年必须缴纳登记费,从第二年起缴纳注册费,每年注册一次。
城市市区内每只犬登记费为2000元至5000元,注册费为每年500元至2000元。具体标准由各市人民政府确定。
城市市区外养犬的登记费和注册费标准,由各市人民政府制定,报省物价部门核准。
收取的登记费、注册费应上缴同级财政,养犬管理工作费用由同级财政列支。
第十二条 获准养犬的个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规定时间,持《养犬许可证》到畜牧部门为犬注射狂犬疫苗,核领犬免疫证明;
(二)按规定时间,持核领后的犬免疫证明到发证部门注册;
(三)变更住址的,及时到发证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四)不得携犬进入商店、饭店、学校、车站、航空港等各类公共场所以及乘坐除小型出租汽车以外的公共交通工具;
(五)不得妨碍、干扰他人的正常生活;
(六)当犬伤人时,应即将被伤者送医疗机构诊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并将伤人犬及时送畜牧部门检查;
(七)《养犬许可证》及犬牌不得转借、涂改、伪造和倒卖,损坏或遗失的,应申请补发;
(八)准养犬死亡、宰杀、转让30日内到发证部门办理有关手续;
(九)准养犬繁殖新生幼犬时,豢养者须在幼犬出生后五日内办理临时准养证。犬主除用于本户老犬更新外,应在30日内处理。
第十三条 获准在城市市区内养犬的个人,还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携犬出户的时间为每日19时至次日7时,犬出户必须挂犬牌、束犬链,并由有行为能力的人牵领;
(二)犬在户外排泄粪便,立即予以清除。
第十四条 准养的大型犬必须拴养或圈养。
第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道路两侧屠宰犬。收购、销售和运输活犬及其产品的,必须遵守国家及省有关规定。
第十六条 从事犬类养殖、举办犬类展览、开办为养犬服务的商店和医院,必须经市公安机关、畜牧部门批准,并依法办理工商登记。
进行犬类交易必须到市公安机关、工商行政部门指定的场所。
第十七条 对无证犬、散放犬和狂犬,由公安机关组织强制捕杀。对捕杀的狂犬和疑似狂犬的犬尸必须远离水源彻底焚烧、深埋。
第十八条 畜牧部门负责兽用狂犬疫苗的供应,并做好犬类狂犬病的疫情监测、犬类免疫和检疫工作。
第十九条 卫生防疫部门负责人用狂犬疫苗的供应以及疫情监测工作。
第二十条 发生狂犬病疫情时,各级人民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采取灭犬措施,防止疫情扩大和蔓延。
第二十一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劝阻、制止或者举报违反本规定行为,对有功人予以奖励。具体奖励办法由省公安机关、财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有关法律、法规已有处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养犬未经批准的,由公安机关责令其限期办理有关手续。逾期不办的,没收其犬,处登记费2至5倍罚款。
第二十四条 逾期不注册、不为犬注射狂犬疫苗,倒卖、涂改、转借《养犬许可证》和犬牌以及转让准养犬、变更住址未办理相应手续的,由公安机关吊销其《养犬许可证》,处注册费2至5倍罚款。
第二十五条 在城市市区内,养犬人违反本规定,使准养犬严重妨碍、干扰居民正常生活或者致人伤害,由公安机关没收其犬,处注册费1至5倍罚款。
第二十六条 伪造《养犬许可证》和犬牌,擅自销售人用或兽用狂犬疫苗的,由公安机关或由公安机关会同卫生、畜牧部门没收物品和非法所得,处1万元至5万元罚款。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进行犬类交易,从事犬类养殖或举办犬类展览、开办为养犬服务的商店和医院的,由公安机关、工商行政部门没收其犬、犬用物品以及全部非法所得,处1万元至5万元罚款。
第二十八条 携犬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不及时清除犬在户外排泄粪便以及在道路两侧屠宰犬的,由公安机关、城建部门处50元至200元罚款。
第二十九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又不起诉且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部门或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条 执行罚款、没收非法所得及物品必须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罚没款物一律上交同级财政。
第三十一条 公安机关、卫生、畜牧、工商、城建等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对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情节较轻的,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省公安机关会同有关部门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自1996年3月1日起施行。本规定施行前制定的有关养犬管理的规定与本规定不符的,以本规定为准。



1995年9月28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促进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家工商行管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促进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家工商行管局



为了贯彻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长期共同发展的方针,改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促进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转变职能、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分离出来的富余人员,在办理脱钩手续后,持原单位证明,可以申请从事个体经营或开办私营企业。
党政机关离退休人员,可以申请从事个体经营或开办私营企业。
二、从事个体经营,申请者持本人身份、职业状况等有关证明,可以直接向经营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注册。
三、边远贫困地区申请从事个体经营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先放开,后规范”的原则,可以在备案后允许其从事经营活动,不发照,不收费,待条件成熟后再进行登记注册。
四、除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经营的行业和商品外,其他行业和商品都允许经营。
允许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根据自身条件从事跨行业经营或综合经营。
登记主管机关根据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开办条件,按照有关经营范围用语规范的规定,逐步实行按小类或中类核定。
五、凡是允许经营的商品,除国家有专项规定的外,经营方式全部放开。
六、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实行专项审批或许可证的以外,其他部门规定的审批及许可证,一律不作为登记注册的依据。
七、个体工商户的注册资金按申报数额核准,不需要提供资信证明。
八、科技人员申办科技开发、咨询服务的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及在边远贫困地区申办的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在登记注册时,可以适当降低注册资金数额标准。
九、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名称冠省、地、县级区划名称的,由地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私营企业不冠行政区划名称的,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
十、新办私营企业需要进行基本建设的,可以申请办理筹建登记。
十一、经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在其辖区内,个体工商户可以一照多摊。
十二、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委托工商行政管理所核发个体工商户临时营业执照;边远贫困地区的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委托工商行政管理所核发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十三、积极支持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发展第三产业。对申请从事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咨询业、交通运输业和长途贩运业的,要简化登记手续,及时予以登记注册。
十四、支持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开展横向经济联合、互相参股经营。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可以租赁、承包、购买国有、集体企业。
十五、支持私营企业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从事“三来一补”业务,鼓励个体工商户从事边民互市贸易。
十六、加强对私营企业的年检和对个体工商户的验照工作,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保护合法经营,查处各种违法违章行为。
加强对交通运输、饮食、旅店、文化娱乐、废旧物资收购等重点行业的监督管理。
加强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骗买骗卖、欺行霸市、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工作。
十七、对无照经营采取疏导与取缔相结合的办法。对不具备登记条件的要坚决取缔;对具备登记条件的,应督促其申请登记注册。
十八、依法保护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制止对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财产进行“赎买”、“平调”等随意改变产权关系的错误做法。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有权拒付,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严禁代收并有权予以制止。
十九、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加强同有关部门的协调,协助解决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贷款、经营场地、产品鉴定、产品出口以及从业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出国从事商务活动等问题,为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加强对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的指导,积极创造条件,切实解决人员、经费、办公场所等问题,充分发挥协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1993年4月28日